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关键字:
项目经理
新闻动态
协会新闻
行业动态
热点关注
图片新闻
信息化管理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协会新闻

协会新闻

王宁副部长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王宁
(2014年5月15日)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大会。首先,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这次大会把主题确定为“深化改革、管理创新”,我认为非常好。深化改革,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管理创新,符合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把这两个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勘察设计是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起着先导和灵魂作用。但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设计的主导作用有些被淡化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安全就无法保障,建筑艺术价值、文化传承属性也无法体现。所以,工程设计地位作用十分重要。他们这种特殊性、重要性,既赋予我们很光荣的责任,但同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给我们这支队伍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围绕改革创新发展,我谈几点想法,与同志们一起交流。
  一、勘察设计行业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起步比较早,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整整30年。30年来,围绕着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实行企业化经营的目标,不管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是广大单位和企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规模效益持续增长。从企业和从业、执业人员数量来看,201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总数1.9万家,从业人员244.4万人,全行业注册执业人员26.2万人。从经济效益来看,201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利润总额近800亿元;初步设计完成投资额超过6万亿,施工图完成投资额突破11万亿,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一批勘察设计院成长为科技型企业,一批企业成为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咨询企业。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统计,2013年,我国内地19家企业入选ENR全球工程设计企业150强,18家企业入选国际(海外)工程设计225强。
  二是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许多企业在从事传统勘察设计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工程建设运作模式和组织方式,实行“一业为主、两头延伸”的发展策略,开拓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技术咨询与管理服务等新的业务领域。据初步统计,2013年工程总承包收入超过8000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39%。尤其在石化、冶金、建材等领域,工程总承包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服务形式。
  三是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加大科技投入,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了现代管理系统;在工程设计中,注重创新技术的应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要求;通过开展优秀工程项目评选,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树立。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1791亿元,企业累计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82367项,企业累积组织或参加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8441项。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合勘察技术、岩土工程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大跨空间、超高层、复杂结构设计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下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发展过程当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通过调研,我认为当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习惯于传统思维,墨守成规,粗放管理,在创新发展上不主动作为,存在等靠、观望思想;有的企业满足于有项目、有活儿干,在管理上投入不够,甚至出现以挂靠形式在各地设立分公司、办事处,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出租、出借执业资格,出卖图章,人证分离等违规现象;还有的企业片面追求设计的“奇特异”,而对使用功能、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效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考虑得不够。不少设计企业放弃了创作创新的责任,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建筑设计照搬照抄,搞“山寨建筑”,缺乏地域人文特色,造成千城一面,建筑设计缺少精品,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上上下下、各行各业,都在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路子。被动等,不如主动改;照着学,不如自己创。勘察设计行业要想在新的一轮改革大潮中,继续走在前列,就必须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应该讲,这是唯一的出路。
  二是优秀人才短缺。人才密集是勘察设计行业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前面已经讲到,我们全行业的注册执业人员已经达到26.2万人,总量并不小。但是,还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至少有三类优秀人才比较少。一类是设计大师。尤其是缺少在国际上知名、公认的设计大师,为什么好多业主都愿意找国外的设计师呢,崇洋是一方面,不认可国内大师的水平也是一方面。第二类是优秀项目经理。我们好多企业走不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建设国际通行的项目经理人才。第三类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能够对企业各个生产要素以及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流程制度、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建设等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不仅要懂行业、懂管理,有组织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具备远见卓识的发展思想和行动魄力。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内成长起来的一些企业家,目前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很快也将面临退休,新生代力量急需补充。任何一个行业,人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勘察设计行业要真正发挥先导、灵魂的作用,必须首先解决人的问题,尤其是前面讲到的三类优秀人才。
  三是产业链体系结构不合理。在历史上,设计单位都具有从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交付施工图以及施工现场服务的能力。推行企业化体制改革以来,许多大中型勘察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开发,在产业链“横向”上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有的还延伸到投融资领域,进行资本运作,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但是,由于目前产业链上业务划分过窄过细,咨询、设计、监理、造价等阶段被分割开了,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对所做的工程项目不能全过程掌控,也不再担负主要责任,他们的设计思想、意图、创造得不到真正实施和充分尊重;当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质量安全等出现问题时,各环节之间又互相推诿。实事求是地讲,这种产业链体系结构,既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也动摇了勘察设计先导作用的发挥。解决产业链体系结构的问题,需要政府、协会和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总的思路,还是要把握市场规律,着重在管理创新、增强素质上下功夫,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深化改革,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城市建设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是一件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我认为,当前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设计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推动设计和管理创新。设计企业要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设计理念创新,加大节能、生态环保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体现四个注重: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的应用,注重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调,注重技术发展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匹配,创出更多的设计精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勘察设计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产权激励制度,最终目的是要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要尽快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真正发挥作用。当前,我们还要抓好“事转企”的改革,实现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非公司制的设计单位要依照《公司法》进行公司制改造,已经转企的要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拓展,重点是鼓励工程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工程设计单位,逐步形成对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是加强建筑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筑有很强的艺术性,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创作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企业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强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专利、专有技术或其他科技成果等参与分配;要注重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强对设计大师、项目经理、企业家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做好继续教育、设计评优等工作,不断激发建筑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
  我在这里还要专门谈一谈设计企业、设计人员如何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问题。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部门到企业,对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形成共识,积极性很高,上上下下都在动。5月7日,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会上专门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提出要求。今天上午,部里正在沈阳召开全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现场交流会,将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进行部署。因为这是整个建筑业创新发展的大方向,不抓不行。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人队伍技能提升,等等,目前都积聚了不少的问题,发展遇到了瓶颈。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其中一个有力的措施,就是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把现场的一部分湿作业转移到工厂车间,把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从而提高建筑物的集成化装配化水平,提升建筑质量和性能,达到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种施工方式、建造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工程设计的变化。目前我们的设计企业、设计人员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产业化施工的方式,还要二次拆分设计。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单位必须加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研究,加强机构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谁抢占了人才、技术的先机,谁就会抢占未来的市场。
  三是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的“红线”意识。勘察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必须把好的第一道关口。从2013年全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情况看,工程勘察项目一次审查合格率为48%,建筑工程设计项目一次审查合格率为32%,违反标准强条的问题依然存在,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令人担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勘察设计行业自身来讲,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质量发展的理念。通过采取相应的先进技术,推进工程质量发展;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力求工程质量效益超越预定目标。二是要发展精细化服务。通过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上做到精湛、先进,文件图纸做到细致、周全,为下游的工程环节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要重视技术进步。积极研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新技术、新工艺,参与制定各类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保证工程质量的能力和水平。从政府管理、市场监管的角度来讲,初步打算抓好三项工作:一个是尽快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意见》。这个《意见》将进一步明确勘察设计质量责任,提出完善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的监管。目前还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争取年内印发。第二是开展为期5年的勘察设计质量专项治理。今年是专项治理的第一年,重点是做好相关政策规定的宣贯,开展勘察现场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组织专项检查等。第三是利用施工图审查等相关制度,强化质量管理。重点是严格施工图审查不良记录上报制度,严肃处罚不良行为,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切实提高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技术水平。
  四是优化建筑设计市场环境。建筑创作离不开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建筑设计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组织建筑市场监管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展开了深入调研,重点研究了优化建筑设计市场环境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初步有四点需要改进和加强:①进一步改进设计招投标制度,推动建筑设计方案竞选制度的完善;②提倡精品设计,鼓励和推行优质优价;③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周期定额,杜绝任意压缩设计工期现象;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要通过政策约束业主,充分尊重设计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尊重设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素养,避免在设计周期、技术方案选择方面的不合理干预。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完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人员信用档案,及时采集和公布诚信信息,并加大奖惩力度,加强对企业和注册人员诚信行为的监督。以上四条是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讲的,但企业也是市场的主体之一,希望各勘察设计企业诚信经营,严格自律,规范行为,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创作环境。
  五是积极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决策和后评估制度。这项制度在国外比较成熟,我们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初步的想法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探索放开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资质准入限制,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积极参与建筑设计方案竞选,重视建筑设计方案文化内涵审查。第二,建立设计方案的专家辅助决策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尊重公众意见,减少行政干预。第三,试行评审信息公开。将包括专家信息、投票情况、评审结论、公众反馈意见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促使评审更加科学合理。第四,探索大型公共建筑后评估机制。在使用阶段对建筑的功能、造价、综合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如果这四点都能做到,我们勘察设计企业、设计人员的权威性、创造性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当然,责任也能落实到位,市场上的一些问题就能逐步得到解决。
  借这个机会,我再对勘察设计协会说几句。这几年,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协会在理事长的带领下,做了大量工作,行业影响力、凝聚力越来越强,部里的同志对此也予以认可。当前,改革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主基调。希望协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研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带领整个行业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正成为行业的“娘家人”、“代言人”和“领路人”。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要求,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敢于创新,不断推动勘察设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